履职故事 | 陈晓华:以担当镌刻为民初心 用双岗建功诠释代表使命
【陈晓华,雁峰区人大代表,衡阳师范学院教师】
陈晓华用九年时光书写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和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从推动黄白路改造惠及万千学子的民生工程,到以科研成果赋能企业发展;从深耕三尺讲台的育人初心,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教育探索者,陈晓华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民生建议落地有声 “学子路”焕新颜 作为人大代表,她始终心系民生,积极建言献策。在调研中,了解到黄白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给附近师生和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陈晓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撰写了《关于黄白路提质改造的建议》,得到了雁峰区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区人大也高度重视,积极督促改造过程,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视察黄白路的治理工作,陈晓华全程参与监督,对施工不到位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意见。经过多方努力,如今,黄白路焕然一新,成为畅通无阻的“民心路”、助力学子成长的“梦想路”。 科研成果转化惠企利民 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 作为高校教师,陈晓华深知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她将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助力衡阳米粉安全发展,陈晓华深入企业一线,研究米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工艺的关键点以及品质的稳定性。她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她的努力,康洁米粉厂的生产条件逐步提升,生产过程更加规范,品质也更有保障。在合作过程中,陈晓华也收获颇丰,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转化经验,还成功申请了多项专利,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推动了校企合作在多方面的深入发展。 ▲ 陈晓华在实验室工作 “把论文写在车间里,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这是陈晓华一直坚持的理念。她不仅关注企业的技术升级,还积极推动区域产业的整体发展。她多次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邀请高校专家与地方企业面对面交流,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企业的升级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陈晓华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高校教师,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初心如磐 做新时代的“孺子牛” 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从实验室到百姓家中,陈晓华的身影总是忙碌而坚定。“人大代表不是荣誉,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她坦言,当选之初曾因经验不足而忐忑,但群众的信任让她迅速成长。“每次看到选民们真诚的笑容,听到他们说‘问题解决了’,我就觉得浑身充满干劲。” 如今,陈晓华代表仍在履职路上不断探索:“我将继续秉持初心,发挥专业优势,为雁峰区的发展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用师者的担当为雁峰区的发展筑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