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我们生活的时代
这个时代和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无可替代,也无从选择,就像人无法选择父母亲一样。
除非你真能穿越。对了,如果历史上所有的时代任你选择,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倒退回十来年,我想我会回答,魏晋南北朝,或是唐朝。对于哪个时代的印象,应该全是从诗歌中得来,哪个时代的人们,似乎更高雅清净,清爽的早晨,在院子里摘一枝白花,笼在袖子里,身边便洋溢花的芬芳,或者到长满青草的河岸去送位友人,望着渐行渐远的船上,朋友穿着雪白的长衣挥手告别;冬天围着炭火红旺的炉子,心里挂记着窗前的梅花;有雨的晚上,在蜡烛的幽光中思念远方的人儿,当然,不能就去乘一趟高铁飞驰千里探望一回,再回家剪烛花。哈哈,诸如此类。
而现在看来,我们所有关于过去某一时代的印象,其实大多是不准确的,是经过了时间的筛选,是经过一代代人有意无意地臆造和过滤了的,所有诗意的、美好的事物,是当时浮躁喧嚣的日常生活被剪裁、被染印、被沉淀或者被忘却以后才呈现出来的。
潘安宋玉或许真的美貌非凡,但我相信他们用的洗发水一定没有现今这么好的去屑功能,那时,再美的人儿,也难免要顶着一头的头皮屑去拥见心上人;剃须刀有没有这么好,也难以肯定,反正古人留胡须的多;当不必说电视、手机之列了,就是生活之必需品也难以想象有多么的艰难,据说一个村子的人们为了吃到一年的盐,就必须凑足了份子,安排几个大力士南下三五个月担回一两担来,谓之“挑南盐”。李白去访问诗友或许可以骑着马,走上二三十天,屁股恐怕都磨烂了,所以相见的喜悦倍增,至离别又格外痛苦,感情也就来得格外浓烈,大概也是因为别无选择吧。他们无从知道时代会进展到什么样的地步,不可比较,把日常性的、物质性的磨难视作当然。人们便不把这种在当时谁都回避不了的集体苦楚、尴尬、磨难细细地记录,在文学上、在传承中回避了,留给后世的只是似真似幻的雨后彩虹。
所以,我要说:我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地、细致地去热爱现在,热爱眼前的这个时代。既是因为爱,且因为不得不爱,还因为,连我们自己都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我们分享着这个时代的所有,也应当为这个时代做出点什么,“昨日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所以,我们当相信,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更好,且超出我们的想象,所有的疾病都会被治愈,环境污染也将根治,抑或,人的头脑上会加上什么芯片,不用背沉重的书包顶风冒雨地去上学了。我真的想去看看未来的那个时代。
而那时,我们的今天也会被诗意化了,回头想一想,我们也拥有清澈的、古典的、美好的生活,我们用QQ寄出一枝花,也当是具有悠远的意味了。
惜取我们的当今吧。有生的年代,都是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