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花”开香满城 ——雁峰区白沙洲街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纪实
社区美、产业热、群众笑……夏日的衡阳市雁峰区白沙洲街道阳光明媚、活力飞扬,彰显着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该街道园林社区的曾女士对记者说,现在社区有巡逻队,出门有监控,有事网格员能及时处理,居民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倍增。
党建“五色花”工作法凝聚治理合力,“法治物业”建设破解城市管理难题,选树模范好人弘扬时代新风,“自治共治”推动社区治理提档升级……近年来,白沙洲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催生出了一幅干群同心同向同德、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以高效能治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延伸党建“触角”,筑牢治理基石
▲治理标准化建设恳谈会。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是对基层工作的形象比喻。如何巧用这根“针”,串起千条“线”,考验着基层干部的工作智慧。白沙洲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党支部“五色花”治理模式,将支部建在小区,延伸城市党建“触角”,扎扎实实构筑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
——强化政治引领,做强党建服务。该街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内容,探索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途径载体。打造天嘉翰廷小区党支部“五色花”治理模式,以“红色党建行动”“蓝色治理行动”“橙色文明行动”“绿色守护行动”“粉色公益行动”,五种颜色代表五项行动,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安定。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党建“五色花”工作法培育一批治安防控、便民服务、养老教育、慈善救助类社会组织,做强志愿者队伍,凝聚治理合力。配好矛盾纠纷专(兼)职调解员,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手段,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近年来,该街道成功创建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白沙洲街道以党建引领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疏通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使群众生活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切实铺就社区治理“最美一公里”。
强化法治建设,做优法治服务
广场上,居民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图书馆里,孩子们认真阅读书籍,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傍晚时分,走进白沙洲街道天嘉翰廷小区内,居民尽情享受闲适安逸生活的幸福画面扑面而来。这是白沙洲街道推进“法治物业”示范小区创建工作的成果。
▲“法治物业”宣传栏。
近年来,该街道通过加快推进“法治物业”建设,在白竹皂小区、天嘉天樾等小区设立“法治读书室”,实现法治物业小区治理“五有五无”工作目标。坚持“自治提质”原则,打造城乡标准化治理全市示范点——白竹皂衡纺机家属区,在“三清三建”和改扩建基础上用标准化提高社区品质,基本消除“脏、乱、差、堵”,推动城乡治理标准化品牌建设,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同时,该街道注重健全完善社区自治机制,社区全面推行重大事务法律顾问制度和基层民主运行机制,结合“平安”“法治”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无邪社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为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该街道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道路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日、国际禁毒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八五”普法和法律“六进”活动,通过集中宣传和首峰夜话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普及法制知识,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依托“智治”支撑力,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加强综治中心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功能前移;推进“雪亮工程”和“平安智慧小区”建设,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推行“云治衡阳”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形成基层社会治理长效机制,扩展强化街道、社区三级网格队伍建设,建成38个网格。
引导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聚力社区治理,强化群众参与是根本。居民是社区的主人,是社区治理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社区治理的直接受益者。
▲“平安守护人”织密基层安全网。
近年来,白沙洲街道注重以德铸魂,提升德治软实力。充分利用基层宣传窗、宣传栏和“社区大喇叭”广播进行道德宣传,依托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阅览室等基层文化阵地,开展德治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加强特殊人群的帮教工作,努力做好安置及思想转化工作。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弘扬时代新风,让崇德尚善的观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突出“标准化”治理理念,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全面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会四议”,推进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落实网格化管理,配齐“网格员”,实施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机制。
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作用,织密基层安全网。该街道现有“平安守护人”分队8个,小队38个,“平安守护人”231人。通过召开“首峰夜话、话平安”专题座谈会、“屋场恳谈会”等,办理解决群众困难事项9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