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登录

回雁峰下长大的王船山,受到“大人物”追捧,还有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2023/12/4 8:35:00  访问量:36864
大字体
小字体

梳理王船山的生平


雁峰区对他而言


是他的家乡


他出生在雁峰区王衙坪


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生活于此


船山书院成为传播船山学说的主阵地


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衡岳学子


“大人物”的推荐


毛泽东:“西方有黑格尔,东方有王船山。”


曾国藩:“硕德贞隐”


梁启超:“《读通鉴论》《宋论》两编,史识卓绝千古,其价值至今日乃大显,无俟重赞。”


谭嗣同:“唯船山先生纯是兴民权之微旨”“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


王船山(1619年-1692年),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弘扬船山书院文化,中国(衡阳)首届船山书院文化旅游节正在筹备中,将于5月30日开幕。


走进王船山出生地纪念馆


1.jpg


▲衡阳市在2008年修建了“王船山出生地纪念馆”。纪念馆是一座青砖黛瓦的仿明清建筑,坐落在回雁峰景区西侧的半山腰,古色古香。


2.jpg


▲纪念馆门前悬挂着清代两江总督陶澍的两幅对联:“与日月争辉,同山川竞秀”“天下士非一乡之士,人伦师亦百世之师”。这是陶澍对王船山的高度评价。


3.jpg


▲纪念馆正厅内王船山半身雕像。只见他瘦骨嶙峋、虬髯飘飘,双目炯炯有神。


4.jpg


▲纪念馆右侧厢房内摆着明清时期的雕花木床、木椅及带补丁的蚊帐、被褥等,旨在再现当年的生活场景。


5.jpg


▲纪念馆左侧厢房则陈列有木屐、雨伞、油灯等物品及王船山毕生著作《船山全书》和后人研究船山思想的部分作品。


6.jpg


▲后人统计,王船山的存世著述约有73种,401卷,约800万字。


7.jpg


▲王船山的画像。明亡后,王船山发誓“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踩清朝地!”因此,不管晴天还是下雨,他出行都是特立独行,一律打一把油纸伞、穿一双木屐,以明遗民自居,一生未曾剃发。


8.jpg


▲纪念馆后侧的“此君轩”,刻着王船山著名的《摸鱼儿·潇湘小八景词》。其中,《雁峰烟雨》一词中有这么一句:“回首处,犹记当时踪迹,危亭斜倚南陌。满城春滑笙歌腻,销尽银红夜色。”写的是他追忆自己的出生地——王衙坪。


王衙坪,王船山的出生地


金果路上有个叫王衙坪的小巷,王船山就出生在这里。


从回雁峰往下走,很快就能找到王衙坪。一条很窄巷子,进去不过数十米。在旧楼包围中,一堵粉刷后的围墙边,有一座王船山塑像。


9.jpg


▲王衙坪里的王船山坐像,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王船山系出名门。据有关书籍记载,元朝末年,王氏家族迁居至江苏高邮州打鱼村,王船山的祖先王仲一,是王船山家族有据可考的第一代祖先。


第二代祖先明威将军追随朱棣南下,为朱棣夺取皇位立下汗马功劳,升衡州卫指挥佥事,从此,这一脉王姓家族定居于衡阳。


王船山祖上前六代都世袭都尉,但自第七代开始改武从文。王氏家庭从此以儒家诗书传家。王船山的祖父王惟敬虽然一生未曾做官,但影响力也不小,他逝世时,湖南大中丞李焘曾为之亲撰墓表,以资表彰。


10.jpg


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少年王船山不出家门,就能接触到丰富的民族文化典籍,汲取到广博知识,这种渊博的家学,为船山思想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居民黄基兰老人说,她在王衙坪生活了40多年,最初并未觉得这里有什么特殊之处。直到2013年,小区竖起了一座王船山的塑像,她才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曾出了个“名气很大的人”。


“这里还是蛮有灵气,出了不少大学生,我儿子就考上了南开大学。”一位姓钟的老人说,“这都托王船山老先生的福。”


沧海桑田,加上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让雁城几成废墟,王衙坪的明清古建筑早已经荡然无存。


经过岁月的洗涤


船山思想日显珍贵


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船山学说


微信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登录后可对文章进行评价、以及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