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也赶“二月八农耕节”,司前街挤满了来自乡村的能工巧匠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宁定忠报道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赶集感受不变,依旧人气不减、味道不变。3月17日,农历二月初八,天公作美,衡阳小雨转阴、天气凉爽、春意盎然。在衡阳市石鼓区人民街道司前街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八农耕节”现场热闹非凡,各种物品及农作物工具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纷纷选购,以备家用,街上人气兴旺,交易气氛十分活跃,让人民沉浸在那份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中,感受那份久违的传统赶集乡愁温度。
一大清早天空灰蒙蒙,来自衡阳市周边四面八方的一些乡村能工巧匠们,挑着自做或者自种传统的自产自销,及商家带着农具、铁器、竹木家具、树种及春耕物资聚集在衡阳市司石鼓区前街,各自找好摊位地点,售卖起自制的产品,天刚亮,赶集者已络绎不绝。主要物资产品有锄头把、楼梯、小板凳等木制品,簸箕、小米筛、刷帚、酒提子、斗提、竹椅等竹制品,铁锄头、耙头等铁器制品,首乌、白角笋、龙骨风、杜仲、活血藤等草药类,还有树苗、花圃等春耕物资和烧饼、麻花等土特产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擦肩而过中感情升温蒸腾,大家购买十分热情,人声鼎沸,人头攒动,过往市民群众开心“赶集”,吆喝声、还价声、说笑声此起彼伏,大家做完自己的生意后离开,后面的人还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摊主卖得起劲,各种买卖声不绝于耳,在讨价还价中回归最淳朴最实在的交流,几乎人人兴高采烈、个个买得尽兴,赶集的人大包小袋,挑着竹编撮箕,拿着斗笠、树苗、铁耙头等,分享着满载而归的喜悦,把衡阳市石鼓区司前街“二八农耕节”集市赶得热热闹闹。
二月八,顾名思义就是农历二月初八,据相关信息显示,传说二月八的来历是明朝当时衡州府(今衡阳)遭连年干旱,神仙寿福爷施法降雨,救了衡州府人。后来,衡州府人在二月初八寿福爷生日这天,筑庙烧香朝拜,并举办舞狮舞龙、唱戏等庙会活动,各行各业的商贩相约而来,聚集于此(今衡阳县渣江农耕节、衡南县泉湖农耕文化节等地)进行农事商贸活动,一直沿袭,彰显了衡州府人血液里的勤劳善良、感恩戴德、乐观进取和聪明智慧。这天正值春耕备耕期,来“赶集”的以农民居多,主要是来买卖耕牛、农具、种子、树苗等。而现在的二月八也是乡村群众为一年的农业生产自制产品特别是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做准备,交易的产品以农贸、农具、农耕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