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代浪潮里的衡阳人故事 成新平报告文学集《燃烧的青春》出版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文思敏报道 近日,成新平的报告文学集《燃烧的青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春节期间与广大读者见面。
全书共40万字,由《葛振林,魂归狼牙山》《谭兴华,你就是能人》《著名摄影家陈长芬的艺术人生》等33篇报告文学汇编成册,时间跨度长达40年,记录时代浪潮里的衡阳人的故事,每一篇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故事感人肺腑,可谓作者精心打造的经典之作。其中,《燃烧的青春》描述的是2003年发生在衡阳“11·3”特大火灾中灭火抢险英雄群体,写得无比悲壮和震撼,完稿仅两天,《光明日报》以头版头条隆重推出,《人民日报》《人民警察》、新华社等全国10家媒体相继采用。难能可贵的是,每篇文章均附有一篇“采写札记”,给读者们深情讲述文章背后的故事。通过此书,时代浪潮里那些生动鲜活的面孔、青春激昂的生命、奋发图强的精神无不感染着读者,读来催人泪下,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
作者成新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二级巡视员。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衡阳日报》《散文百家》《文学天地》等报刊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8400余篇,其中18件作品在全国好新闻评选或征文中获特等奖或一等奖,已出版《头版头条》《普通老百姓》《引导舆论》《新闻散论》《岳北农工会》《父老乡亲》《乡愁乡韵》等专著10部。在他推选的180多个典型人物中,有10人分别当选为全国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两人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燃烧的青春》一书,不仅是对新时代优秀典型人物的独到展示与刻画,也是作者在花甲之际回望从业40余年来的成长、收获及感悟,更是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精彩呈现。
《燃烧的青春》序
何彩维
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这是阅读成新平的报告文学集《燃烧的青春》扑面而来最强烈的感觉。激情澎湃的思维、生动传神的语言、丰满鲜活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无不彰显着作者奋进的人生历程、厚重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这种满满的正能量,既深深打动人心,又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成新平在宣传文化战线工作了一辈子,勤奋笔耕已达40余年。此书的出版,无疑对当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与新平兄的相知相识颇有渊源。30多年前,他是衡东县广播电台的“编外”编辑兼记者,我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当“孩子王”,诚惶诚恐慕名请他对我的习作不吝赐教。他的热心和厚道,让我感动,我也为他鸣不平:他当时活脱脱是著名作家路遥笔下生活版的“高加林”!不过,幸运的是他没有怀才不遇,而是华丽转身去了衡山县委宣传部当新闻专干。千里马遇到伯乐,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默默搞新闻的,倒成了新闻人物。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天生我材必有用。他采访、写作更加勤奋了,撰写的文章频频发表在各级报刊上。我以他为榜样,凭借发表几篇“豆腐块”文章,步其后尘,也幸运地调入县委宣传部当新闻专干。只有几年时间,他又荣调到市委机关工作。职责所在,我多次奉命接待并陪同他采访,他成了我名副其实的顶头上司。随后几年,他先后结集出版《头版头条》《普通老百姓》《引导舆论》《新闻散论》等新闻专著,成果丰硕。
时光荏苒。十多年后,人到中年,成新平任职于宣传系统某正处级单位一把手,但他不忘初心,繁忙工作之余,致力于乡土散文和报告文学写作,隆重推出了三本厚厚的散文集《乡音乡情》《父老乡亲》《乡愁乡韵》和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岳北农工会》,我正忙着创刊杂志《衡东文艺》,自然向他索稿。读着他朴实而又情真意切的文字,深切感受到他对家乡的赤子情怀:因他和新华社记者写的内参而引爆的雷霆万钧大源渡“天字一号案”,缘于他深深爱着这片故土!
我在编著《人文衡东》一书“衡东作家素描”是这样描述的:成新平的散文以史诗般的韵致对故乡的抒写,唤起了读者珍贵而美好的回忆,是润物无声的励志篇章。聊以自慰的是,天道酬勤,我凭借两部长篇小说与新平兄同一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新闻写作、仕途等方面均落下一大截,总算在文学创作中打了一个平手。
今年县里搞土菜文化节,我又奉命接待新平兄。他的官方身份是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平素,我俩是文人之交,只在笔墨中感受对方的气息。如今见了面,很快便聊得欢畅。谈及文学创作,他爽快坦诚,正计划出一本人物通讯或报告文学集。我很惊喜,很期待,连忙叫好,在所有题材写作中,他的人物通讯是写得最出色的。他爱好文学,文采斐然,散文写作可见一斑;他写了7900多条新闻稿件见诸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其中180多条获省级以上好新闻奖,可见其新闻敏锐性;理论素养深,政策水平高,他还经常要给领导干部讲课,分析问题常常是入木三分。具备了这三点,何愁写不出情文并茂的人物通讯或报告文学?
说着说着,新平兄诚恳提出要我写序,这是抬爱。我汗颜,忙推辞,要有权威的大家作序才能配得上这本书。他一本正经列举了四五条要我作序的理由。我想,最重要的,大约是惺惺相惜吧,咱俩都是草根出身,靠文学升华了人生,靠写作改变了命运。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我索性老老实实抒写一些真情实感,权当滥竽充数,至少不会失之偏颇。
先睹为快。读着这些激扬的文字,尽管有记忆犹新之感,仍热血沸腾。说实话,书中所选篇目,我早已从报刊上零星读过。这本书是从成新平近40年来发表的数千篇作品中精选33篇长篇人物通讯汇编成册的。7年前,我陪同他采写《著名摄影家陈长芬的艺术人生》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尤令我钦佩的是,他写完此稿,通过电话把近万字的全文读给远在北京的陈长芬老师听,共同仔细核对、修改文中的细节,其写作的严谨可见一斑。其实,我比他早一年写陈长芬的人物通讯《我会一直拍下去》仅刊发《衡阳日报》头版整版,但是他采写的此篇稿件不但刊发《衡阳日报》头版头条,还上了《湖南日报》、《老年人》、百度文库等10多家媒体,可见其影响之大。此书选录的篇目《王光泽:长征路上陨落的将星》,因同属家乡题材,我也采写过,感受非常深。属于这样重大的题材,最能引起共鸣的,本书还收录有《葛振林,魂归狼牙山》《文立正:威震敌胆的铁道游击队政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新闻敏感性极强,在撰写《谭兴华,你就是能人》的过程中,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动人细节:衡山青年农民谭兴华带领当地老百姓共同致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由衷夸他:“你就是能人嘛!”寥寥数语,把党中央号召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大力搞活农村经济的政策写活了,简直是神来之笔!
长篇通讯《燃烧的青春》写的是2003年发生在衡阳“11·3”特大火灾中灭火抢险英雄群体,写得无比悲壮和震撼,写完该稿仅两天,《光明日报》便以头版头条隆重推出,《人民日报》、《人民警察》、新华社等全国数10家媒体相继采用。通过成新平夜以继日的真情抒写,20张生动鲜活的面孔,20条青春激昂的年轻生命,20位当代最可爱的人,永远闪现甚至镌刻在读者的记忆中!
难能可贵的是,本书收录的33篇文章,每篇文末均附有一篇“采写札记”。这些“采写札记”有部分是媒体的约稿,当时就发表了。大部分“采写札记”是新平兄在整理书稿时有感而发,一吐为快,也是心血之作。其实每篇“采写札记”都是一篇“创作心得”,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让读者看到了文章背后的故事,体味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掩卷沉思。窃以为,这部书很经典,无意拔高。它的经典,一是体现在它所收录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经典之作,每一篇文章均发表在数家刊物上,这也说明得到了编辑老师和广大读者的认可。二是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的早已是功成名就,荣誉等身。有的经过宣传,其主人公优秀事迹家喻户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荣誉纷至沓来,实至名归。正如新平兄编辑完这部书,不无欣慰:他笔下的主人公有10多位当过全国党代表、人大代表,有两位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更让新平兄引以为豪的是:他所写的10来个苦难家庭,引来了一笔笔爱心捐款!只要人人都献出爱,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正如他所说:“这是文字的力量,媒体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人民大众的力量!”
是的,归根结底,这是写作的力量!写出有正能量的作品,就能够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路,远方有梦!新平兄高考落榜回乡务农,后外出打工多年,从未放弃过对文学梦想的追求,他一路拼搏、一路艰辛、一路成长、一路收获。通过写作,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笔下主人公的命运,而且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用主旋律创造高频率,让正能量形成大流量,这是每个写作者都要执着追求的境界。
艺术之路没有终点。从家乡走出去的摄影大师陈长芬,80多岁了,他还在拍摄!人民艺术家王蒙,奔九的人了,仍把文坛弄得风生水起轰轰烈烈!奔六的人,人生有了更多的历练,更多的感悟,厚积薄发,写下去,努力写下去,直到写不动了。这是我与新平兄的互勉。
是为序。(序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官场高速线》《欲望高速》等)
《燃烧的青春》后记
人生如梦。
一眨眼,年逾花甲,到了退休的年龄。总认为还有一些事情没做完,总想为自己和他人做些什么。
往事如昨,历历在目,仿佛一团青春之火在熊熊燃烧。
那些刻在年轮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时间馈赠给我的金色收获;那些惊心动魄的每一个日子,都有青春燃烧赋予我的百般荣耀。
5岁懵懵懂懂走进学堂;14岁慌慌张张高考落榜,回乡当了13年农民,一边像牛马般劳作,一边鹦鹉学舌写新闻;27岁进县委机关从事专业新闻写作,写作激情如鲜花般绽放;30岁进市委机关,有幸成为市委、市政府新闻办一员,与同事们日夜苦战,作品频频亮相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被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选德誉为“衡阳现象”;36岁主政新闻办,没日没夜,用燃烧的青春激扬文字,累积成一个又一个“新闻高峰”,使当年的新闻办“威风八面”;47岁当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阴差阳错分管意识形态、理论教育、电影出版、文化旅游发展,却依然对新闻情有独钟……
我这一辈子,似乎是为新闻而生的。我的双腿,是为丈量故乡山川大地而生;我的双手,是为推身边先进典型而生;我的双眼,是为讴歌伟大时代而生;我的双耳,是为倾听民声民生而生;我的一颗心,经常为观察思考探索求实而跳动……
我家世代出身农民,来自社会的最底层,用仰视的眼光观察周边事物,成为我多年的生活习惯和写作态度。关注普通人,让他们进入媒体的叙事视野,用灵动的文字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生存状态与人生追求,从而使文章具有动感。在我笔下,既有不同时代成长起来的优秀典型人物,也有现代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既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生掠影,也有英雄模范的赤子情怀;既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轰轰烈烈,也有普通百姓的平平凡凡……我采写的故事朴实无华,原汁原味,情真意切,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纪实性和可读性,几乎浓缩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关乎个人、关乎群体、关乎国家的“大背景”和构成这些“大背景”的一些人生要素,有的充盈着父子、母女、姐弟之间的患难真情,有的彰显着人民领袖与普通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深”,有的见证着当代警察、科研人员、普通农民的忠诚、执着和奉献,有的充盈着人间烟火滋味和岁月世态沧桑,可谓“小人物”折射“大世界”,构成一幅性格迥异、特色鲜明、鲜活生动、波澜壮阔的人物画卷。这些承载着公仆情怀、人间真情和人生况味的作品,曾经在全国、全省、全市产生过巨大反响,有的至今读来,仍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追求文字的美,呈现复杂的真。”留下一些有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来自基层的中国底部的原始记录,是我多年的追求与梦想。当我笔下的10多位主人公当选为全国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走进庄严神圣的人民大会堂,代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时候,当我推出的两个典型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走进中央电视台颁奖晚会与主持人互动的时候,当我关注的10来个苦难家庭被推上全国数10家报刊的头版头条,引来一笔笔爱心捐款,从而改变他们命运的时候,那种欣喜,那种兴奋,那种激动与自豪实在难以言表,这便是文字的力量、媒体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人民大众的力量!
生活有多丰富,心灵就有多精彩。
这些日子,我以“检索”的形式,从过去发表的近万篇海量作品中精选33篇报告文学汇编成册,取名为《燃烧的青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几乎每件作品主人公的青春都是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伟大祖国燃烧,呈现出气势恢宏的人生格局、气贯长虹的人格力量和超越平凡的人生境界,特别是作品中有篇《燃烧的青春》,是为我们衡阳“11·3”灭火抢险英雄群体而写的,当时,这篇文章登上了不少报刊的重要版面,从而使衡阳灭火抢险英雄群体感动湖南感动中国;二是本人从事新闻写作40余年,一字一句,日累月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倾注了不少心血,似乎也是用燃烧自己的青春在书写每一行文字。
踏遍青山人未老,书尽红尘文亦奇。从所选的这些篇目中,既可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生存状态、生命价值和人性尊严,更可听到伟大祖国铿锵有力阔步前进的脚步声。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作品,展示了各类典型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络着不同时代的岁月印痕,承载着许多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这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为了让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我特意在每篇文章的背后撰写了一篇“采写札记”。尽管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把阅读空间拓展到每一个“故事的背后”。这些异常珍贵的人生故事,对于那些寻找心灵感动的人,关注生存方式的人,寻求生命价值和人性尊严的人不可不读;对于那些初学写作、酷爱文学、立志成才的年轻人不可不读,对于那些心情浮躁、眼高手低、学会“躺平”的人不可不读。
退休,应该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
有人写了一首诗“再无工作苦,告老乐江湖,沉醉故乡景,晨昏酒一壶。”这也是我向往的一种日子,但此诗只诉说了人生的一个方面。我认为,退休之后,从单位回归家庭,从城市回到乡村,从终点回到原点,从每天早上急切起身到一直睡到“自然醒”,生活节奏从快到慢,工作压力由重至轻,时间从紧张到自由,应该是人生第二次青春萌动的开始,进入一个充满机遇和可能性的全新生活阶段。写文章的现实和终极价值在于讴歌先进典型,倾听群众呼声,描绘人生百态,推动时代进步,这正是报告文学的“人民性”之所在。作为一个社会道德守望者,大千世界真实记录者和时代发展敏感观察者,假如能活到80多岁,还有20余年,未来能给国家、给社会、给他人做些什么,我想……
欣逢盛世。非常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不拘一格用人才”,为我们这些平民“草根”提供了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和与时代共同成长进步的机会,青春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非常感谢这个英雄的时代,涌现出众多吃咤风云、勇立潮头、感天动地的典型人物,为我写作提供了延绵不绝的“源头活水”;非常感谢各大媒体那些素不相识的编辑记者,将我的稿子加工润色后推上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感召力和震撼力……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彩维倾情为本书作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衡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才坤为本书题写书名,衡阳市委宣传部孙菊主动为全书进行认真校对。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宋自凡通读全书,夜不能寐,写成一首《金缕曲》:“一部青春著,数风流,弄潮赶海,激情豪迈。厚重情怀能量正,华丽发声时代新。丰硕果实,盛名中外。文似川流花似海,那燃烧、烈焰惊天界。担大义,至真爱,数千作品光环大。自基层,草根乡土,恪勤匪懈。百八新闻头条占,妙笔生花百态。国省市、风云际会。筚路条条通大道,奏凯歌、雅韵云天籁。仰与望,项和背。”山西人民出版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本书出版“一路绿灯”。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选出来的作品时间跨度大,大都是临阵磨枪,仓促成篇,缺乏打磨,当年的个别领导“中途出了事”,尽管作了一些艺术处理,但难免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成新平
2024年8月30日于雁城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