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登录

把准时代脉搏 激起文化浪潮

2012/6/7 8:43:25  访问量:313
大字体
小字体

 

  当文化强国的时代潮流在雁城大地上卷起新的浪花之时,雁峰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们肩负起弘扬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引领雁城文化发展方向的重任,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文化强国的精神实质,深思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为此,制定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衡阳是一座从未缺失文化和精神的城市。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中,雁城人民构筑了非常辉煌灿烂的大雁文化、造纸文化、书院文化、船山文化、宗教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等,它们都饱含着衡阳最核心精神的基因,而且,这些文化精髓都深刻地融入和充实到了湖湘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特质中来了。

 

  说起湖湘文化特质,当不外乎: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心怀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操;关注现实、体用结合的经世学风;实事求是、勤勉笃实的务实作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创新意识;自强不息、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2011年下半年以来,由湖南省委宣传部发起的“湖南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取得了空前的热烈响应。当然,无所谓结果是多么样的令人震撼或许平常。但过程却是十分的精彩纷呈,令人鼓舞。足见湖南人对自己的精神家园,是十分的重视和珍惜。

 

  这些文化特质,也充分地体现了雁峰人民的文化追求和精神向往。

 

  为此,雁峰区的领导们要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扩大我们的视野,做到目光远大,胸襟开阔,站到应有高度探究文化问题,才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全貌,才能探骊得珠,才能力求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我区文化发展现状,真正做好文化强区的文章。近年来,先后投入260余万元,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形成了以区委宣传部为龙头,以教文体局为主干,以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各街道(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农家书屋等为构架的文化工作体系。不断通过京剧进校园、歌咏赛、诗歌朗诵赛、演讲赛等各种教育途径培养、选拔和发现文艺人才。不断夯实文化基础,2011年,按国家二级标准建设了区图书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12座分布于各乡村的农家书屋、5个街道文化站、4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兴建了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让居民可就近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的资源服务。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在市文化局的指导下,全区动员,充分发挥喜相逢民乐团、湘缘民乐团、和风民乐团、雁峰腰鼓队、雁峰机关女干部艺术团、雁峰区少儿艺术团等25家雁峰艺术团队的功能作用,广泛开展“和风衡州”群众文化艺术节、社区周周乐、广场旬旬演群众文化活动、春满雁城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为区内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应当说,要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的,而且是必须要做好的,那就是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文物古迹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历史见证,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的彰显,是一方人们的文化精髓之灵魂,是一方人文历史的延绵和根脉所系。雁峰区座落的著名古迹文物不少,诸如:东洲岛上的船山书院是清末十大著名书院之一;罗汉寺建于明代,寺内的金钟、磨盘和其房后的土地庙八卦旗号称岛上三宝;回雁峰景区、南岳第一峰,其中烟雨池、上达牌坊、雁峰寺、松风亭、此君轩、回雁阁诸多名胜古迹;彰显当年衡阳军民团结御侮、浴血抗日的忠勇爱国精神的衡阳抗战纪念碑等等,因此,雁峰区更加需要加大保护古迹文物的力度。

 

  抢抓发展机遇,竭力打造“大雁文化城”,该项目在第七届“中博会”上是一个莫辩的亮点,总占地面积176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473平方米,衔接南岳第一峰、接龙塔、岳屏公园,放大原有景点效应,更加凸显“大雁文化”特质,将为保持和促进本土文化艺术品及花鼓戏、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必将促进衡阳旅游文化事业。

 

  当然,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又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文化工程。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较完备的、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衡阳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数量庞大、价值难以估算、存在于民间、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

 

  我们相信,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雁峰人尽情挥洒才华和智慧,充分展现斗志与精神,共同将催人奋进的衡阳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和行动中,化成自己日常工作的力量源泉,雁峰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雁城文化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微信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登录后可对文章进行评价、以及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