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登录

标准化·新变化丨东湖村:铺路修塘清杂草,标准化建设掀热潮

2021/12/14 0:00:00  访问量:1180
大字体
小字体

冬日的暖阳照着雁峰区岳屏镇东湖村,连日来,村里车水马龙,似乎变成了沸腾的大工地:伴随着挖机的轰鸣,蜿蜒曲折的村道在加宽、在铺柏油,一口口水塘在整修护坡,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许多村民也在行动,清除杂草杂物……

图片

▲除杂草、清杂物成了村民的共同行动

“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我们村在大力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区里奖补一部分,镇里投入一部分,村里筹集一部分,老百姓投工投劳一部分,4级联动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的模式初现雏形。”东湖村党委书记陈和生介绍。

凝聚共识,五开屋场恳谈会

东湖村位于西外环线南面,其前身是衡南县东阳乡东风村、衡南县车江镇福龙村。2001年区划调整划至雁峰区岳屏镇。2016年两村合并改名为东湖村,现辖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20人。2014年,衡山科学城项目入驻村里,征地2100多亩。

7年来,科学城发展迅速,带动了村组就业和三产发展,东湖村也招商引资发展休闲农业,引进酒店和休闲农庄各1家,从业人员达五六十人。但因多种原因,未被征拆的村组变化不大。在推进城乡标准化治理工作中,到底要搞什么标准?群众有哪些期盼?岳屏镇和东湖村党委就此认真研讨,先后召开5次屋场恳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

图片

▲村道加宽后,正在准备铺设沥青

“村里不少马路才3米多宽,太窄了,现在小车越来越多,会车不方便,不安全,应该尽快加宽马路。”

“车子太多把路都压烂了,最好把村里的主干道都改成柏油路。”

“村道边很多水塘没有护栏,路窄不安全,水塘的护坡也坍塌破败了,既不能储水又很难看,应该加以整修。”

……

想不到,村民对标准化治理工作反响热烈,每次参加恳谈的都有三四十人,村民意见被一一记录下来。村党委发现,群众提出的问题多数是村党委一班人想解决的问题,但过去限于资金和劳力等因素,一直没有办法解决。

样板带动,村民自己动手改变家园

群众有积极性,那就调动起来,自己动手改变家园。

村党委首先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参观石鼓区角山镇三星村。三星村以前和普通农村一样是泥巴路、旱厕,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如今该村拆除空心房113户,改水改厕530户,道路提质改造17公里,房屋提质改造25户,全村绿化、亮化率达98%,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参观震撼了村民,大家都想让东湖村也变成“最美乡村”,村党委顺势推出了4级联动标准化治理方案,提出将总长5公里多的几条村道从3米多扩宽到4.5米,但要沿途村民自己清除路边的树木蔬菜,并且村里一律不赔青苗费。这回,几乎没有一个村民发牢骚,大家纷纷动手,砍掉路边的果树,清理路边的菜园,为扩宽马路做准备。很快,村里变成了标准化治理的“大工地”。

图片

▲新修的柏油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

12月10日,完成道路扩宽的仙鸡组华航农庄大门口的道路率先动工黑化,随着运沥青砂的卡车来回往返,黑色的沥青马路在村里不断延伸;傍冲组的奇斯塘是口大塘,这几天有挖机天天在挖个不停,工人们忙着修砌护坡,鱼塘一侧需要修的护坡足有120多米;更多的村民在清理完路边的果木蔬菜后,自觉地清理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仙鸡组的村民吴利迁一边清除杂草一边对村干部笑着说:环境卫生搞干净后,看着舒服多了!

微信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登录后可对文章进行评价、以及投稿

返回顶部